莆田鞋购买与销售的法律风险解析
莆田鞋购买与销售的法律风险解析 【莆田鞋的法律定性】 莆田鞋作为仿制运动鞋的统称,其生产和销售行为涉及知识产权侵权问题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》第五十七条,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,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即构成侵权。若鞋款完全复制正品商标、设计专利,则属于明确违法行为,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。 【生产环节的法律责任】 仿冒鞋制造商需承担主要法律责任。依据《刑法》第二百一十三条,假冒注册商标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情节特别严重者最高可判七年。2019年莆田警方破获的"8·06"特大制假案中,犯罪团伙因仿制知名品牌鞋款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200余万元。 【销售环节的风险边界】 销售者法律风险与主观认知直接相关。若商家明知是假冒产品仍进行销售,根据《商标法》第六十七条,销售金额较大的可追究刑事责任。2021年浙江某电商因销售假冒莆田鞋被判赔偿权利人50万元,并承担刑事责任。 【消费者购买的法律隐患】 个人购买仿冒鞋虽一般不构成刑事犯罪,但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五十五条,若商家存在欺诈行为,消费者可主张三倍赔偿。需注意的是,通过海外渠道购买高仿鞋可能违反《海关法》,近期厦门海关查获多批侵权运动鞋均依法销毁。 【平台监管责任认定】 电商平台未尽到审查义务需承担连带责任。《电子商务法》第四十五条规定,平台知道或应当知道商家侵权未采取必要措施的,与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。2022年某平台因未及时下架仿冒鞋链接,被法院判决承担30%的补充赔偿责任。 【正品与仿品的鉴别要点】 消费者可通过官方渠道验证产品真伪。正品鞋通常具有唯一识别码、精细做工和官方售后保障,而仿品往往存在胶水痕迹明显、鞋标模糊等问题。建议保留购买凭证,发现假冒产品可向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平台投诉举报。



